王晓渔谈自由教育:自由是一种自治

—— 王晓渔谈自由教育:自由是一种自治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实施

来源:中国最美古诗词网 \\ 作者: 一言堂 \\ 朝代:近现代 \\ 栏目: 文化大视野 \\ 人气: \\ 更新:2017-02-28

   今天我的主题是叫《乖孩子,或熊孩子?——如何理解自由教育》,涉及到我们近年来对自由或者对教育的理解。

   我昨天乘高铁从上海来北京,每次不管是乘高铁还是飞机之前,我第一个是要祈祷一路平安,第二个是要祈祷熊孩子少一点,否则整个愉快的旅程会变得另外一种风格。昨天下午我就拿了一本书在看,车到南京的时候,上来一对外婆和外孙,我心里特别紧张,觉得这个书大概看不成了,要刷手机了。但让我特别意外的是,昨天碰到的这一对长与幼特别好,小朋友每次要大声说话的时候,她的外婆总是不断地提醒她说小声一点,旁边还有其他乘客,所以我昨天在高铁上读了一两百页书。所以特别感谢这位非常懂得教育理念的外婆,我都在想要不要请她今天替我讲这个“自由教育”,因为她实践得特别好。

   我们在很多场合都会碰到熊孩子,当我们在批评熊孩子的时候,完全不是要主张回到过去的教育,培养非常乖的小朋友,什么话也不敢说的、畏畏缩缩的那种教育状况。但问题在于,在批评过去培养乖孩子的这种教育方式时,是否意味着一定要出现熊孩子?在我看来,熊孩子和乖孩子其实并不矛盾,很多我们所说的熊孩子在学校有可能非常老实,只是可能到了没有人明确管他的公共场合里就突然变成熊孩子了,等到有严厉的管理的时候又特别乖,这就导致了“熊孩子”和“乖孩子”这两种我们觉得相反的性格出现在一个人身上。这种性格我想其实也不少见,一个人身上兼有“狼”和“羊”的双重属性,面对比他凶的人就变成了羊,面对他觉得是弱者的人就突然变成了狼。本来我觉得应该是遇强则强、遇弱则弱的,就像我们面对一个比较遵守规则的人,我们要更加遵守规则,如果一个人完全不遵守规则,大概我们也没办法选择其他的方式。但是我们所见到的,更多的是遇强则弱、遇弱则强的,熊孩子和乖孩子、狼和羊合二为一的方式。

   我经常听到很多从国外来的小朋友说,发现中国比他们所在的国家要更自由。我一开始不太理解,后面慢慢地明白,他们为什么觉得中国比他们所生活的地方还要自由很多呢?比如我可以自由地喝酒,自由地乱穿马路,甚至说话的时候,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比比皆是,这些甚至会让他们觉得有一种自由的感觉。反过来也提醒我们,到底何为自由?自由是不是我们从它的字面所理解的,可以做任何事情的权利呢?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罗兰夫人有一句话非常有名的话,“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我想我们没有人会反对自由,但是有多少人、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这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提醒。近代以降,很多词语进入中国是经过翻译的,但是很多翻译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会引起很多的误解,其中特别容易引起误解的莫过于“自由”这个词。仅从字面来看,我们确实很容易认为它是一个可以做任何事情的自由,但是我个人这些年越来越倾向于“自由是一种自治”,也就是说自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他要来承担的一种责任,是这样的一种关系。

   其实我在读书的时候也没有那么乖,高中的时候是非常叛逆的,尤其是高三的时候,以逃课成习惯,很少去学校。记得最严重的一次,当时是模拟考试,大概考了两门我就回家了,就是突然觉得完全无法接受这么一种压抑的模式。不仅逃课,高中的时候什么坏事基本是都做的,包括抄袭,完全可以坦白地说几乎每次考试都是抄袭的。而且我也给自己找了一个非常正当的理由,因为所有人都抄袭,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所有人都在做,为什么我不做呢?”如果不做的话,我就属于无法获利的一方。因为有这些理由,高中的时候逃课、抄袭等等,很多事情都做,但是进入大学后,没有人要求我不要做,但我突然对这些事情完全失去了兴趣。每次考试我都会坐在第一排,觉得特别省事,不用看别人是否抄袭,如果看到别人抄袭,自己不抄的话,大概还是难受的。包括对逃课也没什么兴趣了,虽然每次上课都坐最后一排。

   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大概还是与我变成了一个成人有很大的关系,当我所做的事情完全由我决定的时候,我突然就不愿意做某些事了。在18岁之前,很多事情或是由父母安排,或是由老师安排,不停地要求你做的时候,你觉得我是为了老师,为了父母而做某个事情,它唤不起我自身的,我自我管理的这么一种内在的认同,既然这样的话,我为什么要为了满足外在的要求而不去做某些事情,当权利归属我的时候,我开始意识到某些是应该做的,或者说某些事是不太应该做的,我想这个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就是“自由”与“自治”。

   这里面还包括,自由不仅是权利,当一个人在选择自由地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同时也应该愿意承担这些事情所引起的所有后果,这才叫自由。我在大学教书,每个学期第一次上课,关于上课的基本规则我大概要讲半个小时,有很多关于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比如上课最基本的,希望大家不要缺勤,不要迟到,甚至我要讲关于如何写信,如果给老师发一封e-mail,我希望能够有抬头和结尾。像没有抬头和结尾的信,如果是熟悉的朋友,我觉得也没有问题,不拘小节嘛。但是如果大家第一次打交道,至少我个人是不习惯的。但是事实上,要收到有抬头和有结尾的信是越来越困难了。我经常只有标题的邮件,标题把所有的问题全写了,某年某月某日我做什么事情了,没有正文,他也不告诉我他谁,然后就没了。我把这些东西的每一条都非常明晰地写出来,所以第二周的时候会少一半的同学。我个人觉得,第一周是双方间建立契约的时候,如果能接受,接下来一个学期我们就互相陪伴,如果不能接受,大家就再也不要相见了,人生若只能初见,也是蛮好的。所以有的同学就会问我,说,好像老师你也是认同自由思想、自由观念和独立思考的,但是为什么对这些东西那么在意呢?包括有很多在大学教书的朋友,他们也说,上课点名的老师一定是很差的老师。我就说,我就是这种老师。包括我们经常讲民国的佳话,大学特别自由,不点名,学生可以自由逃课。但是我补充一个细节,以我们非常熟悉的西南联大为例,它的毕业率是一半左右,如果是这么严格的筛选,完全可以不用点名,我相信大家不在教室的话一定在图书馆,当然在图书馆很好了,大家可能在讨论问题,比教室好多了,我个人也从来不认为教室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我们没有这么严格的筛选机制,所以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对关于自由的规则,对最基本的契约概念稍微有一些要求。我想如果大学的我碰到教书的我,一定不会选自己的课,这个老师的要求实在是过于夸张了。但反过来,我也觉得自由确实如此。我并不是要求学生每周都要那么乖地出现,你也完全可以逃课,真正有想法的人,是不会担心老师点名的。如果他既要逃,又要担心老师点名,那依然是没有勇气的表现,我高中的逃课好像还有点勇气,至少冒着高考失败的危险。如果一个人既想逃课又希望老师给优,那我觉得这是一个投机者,这不是自由,也不是叛逆,叛逆的话是不在乎结果的,独立的话应该愿意承担结果,无非是希望投机而已。这是我关于自由和规则之间关系的一种考虑。

   关于自由教育的概念,我们还是要回到康德对于启蒙运动的一段话里,我个人到今天为止还是非常同意。他说“启蒙运动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我们经常会说“有一个人启蒙了我”,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是与启蒙的概念相违背的,启蒙是他有自己运用自己理智的能力,而不是说我们碰到什么事情,找到一个所谓的启蒙老师,让他告诉我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这不是启蒙,反而说明你在某种意义上依然是不成熟的状态,当你不需要他人引导,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智时,这才是成熟。所以康德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康德还有一个说法叫“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自由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还涉及到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涉及到我们如何在一个公共生活里与他人相处的问题。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就说某人特别自由,特别有个性,我们紧接着的反应好像是这个人好像特别不合群,不能跟他人打交道,我们甚至把个人自我中心主义理解为自由,但是我觉得自由恰恰是与公共生活相关联的。在一群陌生人之间,大家怎么在一起来处理某个问题呢?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在某一个特别偏僻的地方,突然堵车了,不能指望交警或者外面的人提供帮助,他发现大家会因为堵车而临时地互相聚在一起磋商一个方案,比如这辆车先过去,然后是另外一辆车,这就涉及到个人与他者之间的关系。

   很多年前,我在读博士的时候,当时参加了一个跨校的学术会议,晚上吃自助餐,我就听到旁边的服务员们在聊天,他们说,这些人还是博士,吃起自助餐争前恐后的,抢得跟什么一样。我个人觉得不一定博士就跟道德有关系,但是他们的窃窃私语让我很受触动,就是我们的知识跟所谓的公共生活,有时候甚至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我们在吃自助餐的时候能不能从容一点,很有可能对我们构成了很大的挑战,可能我们还是缺乏一个自治的、自我管理的生活习惯。所以“自由”,大而言之,涉及到一个公共权利的问题,小而言之,涉及到一个生活方式的问题。

   燕京大学当年有一个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我觉得这九个字对自由的解释是特别准确的。为什么自由?不是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要“因真理”,因为和真理是有关系的所以自由,有点像自由的一个条件。那自由的结果是什么呢?它不是为了个人的满足,而是“以服务”,要提供一种公共服务。所以这九个字,“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是对自由的条件和结果的一种解释。

   非常感谢那位特别理解自由教育的外婆,我再高铁上又读了100多页书。在这100多页里,我又读到了另外一段关于自由的描述,他说“自由就是我们有可能去做我们应当去做的事情”,一个是“有可能”,一个是“应当”。同时他还引用了尼尔的一句话,“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够完全理解自由的含义”,这句话我想送给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离开的各位听众,你们属于有德性的人,谢谢大家!

声明: 本网所转载的现代诗(注意是"现代诗")只为弘扬中华现代诗词文化,为诗词爱好者提供在线学习和参考。所有现代诗作品版权均归原作者或原网站所有,本站不持任何立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主题: 思想文化
相关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