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兰德和她的《理想》

—— 安·兰德和她的《理想》 读书笔记摘抄 赏析

来源:www.shicifuns.com \\ 作者: 语不惊人死不休 \\ 朝代:近现代 \\ 栏目: 海棠书评 \\ 人气: \\ 更新:2017-02-10

   安·兰德和她的《理想》

    书名:《理想》 作者:【美】安·兰德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2月 定价:45.00

   无容置疑,俄裔美国籍著名哲学家、作家安·兰德虽然去世已久,但她创立并身体力行推广的思想体系在美国乃至全球依然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说,“安·兰德堪称公共知识分子的女性标本,不了解安·兰德,就很难理解美国精神。” 兰德宣称自己是哲学家,文学创作不过是附带而为之。兰德深受亚里士多德影响,提倡极度客观的理性主义,强调个人利益最大化,反对集体主义。她认为人类不是一个整体,要放弃把人视为“共同体”总量之一的研究方式。另外,她承认个人的根本特征是理性能力,人从理想出发的选择是让自己得到幸福的唯一途径……

   不过,兰德被广大普通读者熟知,还是因为她的长篇小说。1943年,《源泉》的出版引起巨大轰动。1957年,她的另一部长篇小说《阿德拉斯耸耸肩》在美国出版,迄今为止的销量仅次于《圣经》!兰德称得上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理想》写作于20世纪30年代,80年之后才得以出版。当初,兰德只是将它改编成了话剧。话剧在百老汇大获成功,常演不衰。重庆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理想》一书将小说和剧本收录在了一起。我是学戏剧出身,深谙小说与戏剧文本的不同。这次能对照着阅读同一作家内容相同、表达形式迥异的文本,真是非常难得又非常享受的阅读体验。

   《理想》并未悬空,它毫不多愁善感,个性非常鲜明,文本仿佛镀着金属饰边,精悍,夺目,冷硬。法国著名女性主义哲学家西蒙娜·波伏娃同时也是小说家,但她的小说就不似兰德的小说般,有如此强烈的哲学隐喻。兰德小说的价值和独特魅力正在于此。

   1905年,兰德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一个犹太人家庭,她的父母都不信神。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俄国革命的巨大冲击,她和家人频频辗转于俄罗斯各地避难。1924年,兰德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哲学和历史学专业。在学校,她开始钻研各个学派的哲学体系,并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和哲学观。1926年,她移民美国。

   在大多数照片中,兰德都有着同一种眼神:敏感犀利,警觉地逼视镜头,似乎不信任眼前所见,嘴角带着讥诮。兰德是冷战时期两个最为争锋相对的社会阵营的混合物,目睹和经历的沧桑,让她难以拥有平静的面容。她对世界扭过脸去的拒斥正是以她猛烈鞭笞芸芸众生的激情来表现的。《理想》也明显带有这种既铿锵决断又虚幻莫测的气质。

   《理想》的两个版本,小说和剧本,讲的都是“试探(试验)”的故事。对于“试探”主题的这类型创作,戏剧的优势更加明显。戏剧在规定情境中展开行动,“试探”需要的强烈的悬念牵扯和出人意料的结果,非常适合以戏剧来表现。何况,小说时空自由而容易展开的心理描写,并非兰德的着力点。

   《理想》在现实书写中透着强烈的荒诞色彩,人物和情节的描述鲜明具体,内涵却相当抽象。寓言和道德说教的氛围也很浓厚。读者不能看出,在20世纪40年代,就连娱乐业,也比今日严肃,也比今日更困惑。

   好莱坞大明星凯伊?贡达在涉嫌杀人后逃逸消失。死者格兰顿?塞尔斯是石油大亨,亿万富豪。众所周知,他狂热地追求贡达。贡达的制片人、出品人、导演、编剧们,既要掩盖和否认贡达离奇消失的真相,又无比焦虑因此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损失。贡达趁着这沸反盈天的时刻,取走了6封最打动她的影迷来信,逐一拜访这六位超级粉丝。

   银幕上的贡达集美艳智慧于一身。这样完美的超级巨星,是普通人苟且人生中的神明。然而,走下神坛的贡达既傲慢冷漠,又孤独虚无,她为了界定自我价值,需要在倾慕者那里收集证据。

   贡达亲自“考验”的几个人,其社会阶层、职业、家庭状况涵盖面很宽泛。他们中有新升职为罐头公司副总经理的乔治?佩金斯,贫苦农民耶利米?斯里尼,新近出名的画家德怀特?朗格力,惨被同行淘汰的神父克劳德?伊格那提亚斯?希克斯,落魄贵族迪特里西?冯?伊斯哈齐,失业打工仔强尼?道斯。剧本中的出场人物也基本沿用了小说中的人物,只有农民斯里尼改为左派社会学家扎克?芬克,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改动背后的政治目的。

   这些人物经得起考验吗,读者只需了解,怜悯和颂扬都并非兰德的风格……

   佩金斯想要逃离忍辱负重疲惫困乏的职场,逃离烦乱隔膜的家庭生活,他不想就此老去。他在大明星贡达身上寄托着诗意的精神念想。当贡达从天而降,守护梦想的代价却让他极度纠结。空有想象,翅膀已折,如何飞翔?他终是败給了现实。

   斯里尼夫妇胆怯懦弱。他们住了50年的老房子就在金婚纪念日的第二天就要被抵押人收回,儿女们却都找借口逃避尽义务。斯里尼夫妇早把银幕上的贡达当成了理想中的女儿,真实的贡达却不能对他们的处境有任何实际的帮助,他们反要承担收留她的风险。他们向警方告密,意欲以此换取奖金来支付老宅的抵押金……兰德想要指出,道义对穷人来说太过沉重,他们要不起?

   朗格力以描画贡达的形象出名,他无时不在与各种形式的“贡达”为伴。他自卑脆弱,狂妄倨傲,目空一切,喜怒无常。当他的缪斯女神来到身边,他根本不相信这个贡达是真身,他粗暴地赶走了她。贡达有多璀璨,这个世界就有多少“贡达”,替身、骗子、乔装者……朗格力迷失了自我,将生活的因果彻底倒置。

   清贫压不跨神父希克斯,清贫既是他忠于主的代价,也是他自我陶醉的资本。但当周遭民众被同行庸俗时尚的布道方式收买,他慌了神。他的仁慈是有条件的,面对一两个残疾或老朽的教友,他就提不起兴趣来拯救他们。危难中的贡达让他灵光一闪,如果拿万众瞩目的明星作为“黑暗中的罪恶之花”来献祭,牺牲的是贡达,得到万众敬仰的就该是他自己……他的行为最深地背离了他的信念!

   伊斯哈齐虚荣庸俗,大把年纪却没有成熟的世界观。金钱被挥霍耗尽之后,世界便露出了它寂寞狰狞的一面。伊斯哈齐只会摘取生活之果,他无力栽培任何具体的生命。在給贡达开了很多不切实际的空头支票过后,伊斯哈齐强奸了他的希望女神贡达。他是被革命逐出祖国的流放者,他不相信任何属于明天的事物,他更不相信自己。

   在剧本中,兰德将小说里的农民斯里尼换成了社会学家扎克?芬克。也许兰德意识到斯里尼的层次够不上她揭批的力度。扎克?芬克自觉心怀理想,他领导工人进行的罢工失败了,包括他妻子在内的多位罢工者都面临被起诉后关进监狱的命运。芬克在给贡达的信中说他从贡达的电影中汲取了坚持为社会正义奋斗的能量。这能量真的到了眼前时,他除了对她大肆吹嘘自己,只想从她那里探听些娱乐八卦。妻子建议他们向警察告密贡达的行踪以换取奖金支付房租聘请法官,芬克没有太多犹豫。他渴望成为政治偶像,理想只不过是他沽名钓誉的通行证。

   “试验”中唯一的例外来自频频失业的道斯。道斯写給贡达的信非常不真实,大可看作是作家兰德写给贡达的寄语。信中高度颂扬贡达追求理想并勇于饯行理想的行为(不知这结论从何而来)。道斯在这个世上受尽盘剥和厌弃,银幕上的贡达让他看到了生活本该有的样子。也只有在他面前,贡达敞开了全部的自己。她追溯了成长中的一切困惑。他们还探讨了生之意义。然而,贡达明知道斯想要轻生,她还是没有告诉他实情:她并没有杀人。她执拗地要把“试验”进行到底。道斯毅然替贡达顶罪,他自杀前告诉警察,是他杀了格兰顿?塞尔斯。

   道斯死后,贡达不再进行人性试验,她主动返回了摄制组。与此同时,塞尔斯的妹妹在达到了商业目的后,公开了哥哥厌世自杀的内幕。

   《理想》的剧本和小说在内容上差别不大。兰德很有创作戏剧的天赋,剧本的情境设置十分合理,矛盾冲突集中而强烈;对话彰显的哲理中不少振聋发聩之处。舞台场面也是干净利落,非常适于演出。

   反倒是以观念为主的小说,因为并不着重塑造形象,作为“试验品”的人物显得扁平薄弱,总給人以来去匆匆,等待被叫号的感觉。就连极度理性的主角凯伊?贡达,她也像个影子一般扫来射去,无法扎根立足。也许在舞台上,演员的表演能弥补文学性上的不足。小说中为了“拗造型”而略为生硬的人物性格,在戏剧中倒并不显得突兀。可见不同的艺术形式需要的材质并不相同。

   《理想》可以说是哲理小说,充斥着大量格言警句。显然,兰德的观念走在了形象的前面。《理想》中的每个人都像是同一类型的人,他们仿佛被催眠了,严重缺乏自觉意志。作家在人物身上寄予的理念太多,溢出了某些人物的身份。并且,兰德将艺术的审美反应和道德反应混淆在了一起。她将道德选择放在了审美之前,然而,道德呈现并不是艺术创作的首要任务。道德体验激发不起对道德本身的思考。兰德的“考验”貌似严厉,却因感染力不足,并不具备太大说服力。

   越是大作家,越会重视作品的思想性。但是,文学毕竟不是哲学的翻版,要想让读者真正接受这些思想,就必须创造能淋漓尽致地展现这些思想的丰富的感性形象。作家的意识、经验和情感、想象力同等重要。从这方面来看,《理想》不尽如人意。

   阅读《理想》的读者,不妨为应证兰德的哲学思想而读。它恰是抛砖引玉之作,诱使你产生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书籍信息】

   书名:《理想》

   作者:【美】安·兰德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书号:978-7-229-11672-9

   出版时间:2017年2月

   定价:45.00

   分类:文学?经典

   作者简介

   安?兰德(1905—1982)

   俄裔美国作家、哲学家。青年时代从苏联流亡美国,以其小说和哲学闻名于世。小说《源泉》(The Fountainhead)1943年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并为她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至今仍以每年超过10万册的数量再版。1957年《阿特拉斯耸耸肩》(Atlas Shrugged)出版,成为美国历史上仅次于《圣经》的超级畅销书,被誉为对美国影响最大的10本书之一,全球累计销售近亿册。

   安?兰德推崇理性,认为人的最高美德便是理性;她不顾传统舆论的偏见,力倡个人主义,认为不能使个人利益得到最大伸张的社会,就不是理想社会。她的客观主义哲学自20世纪50年代起风靡美国,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她本人也成为美国青年崇拜的偶像。

   安?兰德一生著述百余种,根据她的生平拍摄的纪录片和故事片曾获奥斯卡奖。1982年安?兰德去世,此后美国创立了许多兰德书友会和专门研究安?兰德思想的机构。

   内容简介

   一九三四年,安?兰德完成了小说《理想》,然而,由于认为故事的主旨更适合用戏剧来表达,于是在将其改编为剧本后,她便将小说原稿束之高阁。八十年来,安?兰德的《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肩》《一个人》这寥寥几部小说为她在全世界赢得了数以亿计的读者,她的《理想》《一月十六夜》《三思》这仅有的三部剧作也在百老汇舞台上长盛不衰。然而,粉丝们一直追问的一个问题是,安?兰德真的没有其他文学作品了吗?

   于是,在八十年后的今天,安?兰德遗产的继承人,终于从安?兰德档案馆尘封的故纸堆中,将《理想》这部安?兰德早期思想的精华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同时,编者在书中同时收录了《理想》的小说和剧本,以便读者更好地领会安?兰德思想和艺术的演变。

   在《理想》中,据信犯下谋杀罪的女影星凯伊?贡达先后投奔六名影迷,他们都曾热情洋溢地致信贡达,宣称她是自己的人生理想。

   然而,幻想逃离现实的丈夫屈从于妻子,将贡达逐之门外;因贫穷而即将失去房子的农夫为了赏金,将贡达出卖给警察;一朝得志的画家拒绝相信理想真的会走进自己的生活;受到同行排挤的教士为了挽回教众,逼迫贡达去上帝面前忏悔罪行;落魄的富豪贪图美色;只有无路可走的男孩愿意为贡达献出生命……

声明: 本网所转载的现代诗(注意是"现代诗")只为弘扬中华现代诗词文化,为诗词爱好者提供在线学习和参考。所有现代诗作品版权均归原作者或原网站所有,本站不持任何立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主题: 评书
相关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