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元旦

——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_毛泽东如梦令·元旦

来源:中国最美古诗词网 \\ 作者:毛泽东 \\ 朝代:近现代 \\ 栏目: 毛泽东诗词 \\ 人气: \\ 更新:2016-04-16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毛泽东如梦令·元旦原文手迹、翻译及赏析
《如梦令·元旦》原文手迹
 

  「翻译」

  在宁化、清流、归化三县城中,

  路途险窄,密林深暗,青苔光滑。

  今天我们又去哪儿?

  径直奔向武夷山下。

  就在那里的山下呀,

  风卷着红旗如幅幅图画。
 

  「注释」

  《如梦令·元旦》这首词手迹中“众志已成城,风卷红旗如画。如画如画,直指武夷山下”。发表时改为“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①如梦令: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作《忆仙姿》,其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之句。宋苏轼嫌其名不雅,改为《如梦令》。又有《比梅》、《宴桃源》等称。单调,三十三字,仄韵。本篇守谱押用一部仄韵。

  ② 元旦:宋代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朔一,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这里指阴历正月初一(这年阳历一月三十日)。

  ③宁化、清流、归化:皆福建西部县名。其中归化曾改名明溪县。

  ④ 路隘:道路险狭。

  ⑤武夷山:武夷北接仙霞岭,南望九连山,中分赣江、闽江,居江西、福建交界。相传古神人武夷君居此,故有武夷之名。

  ⑥风展红旗如画:是悬想红军抵达武夷山时的情景。
 

  「写作背景」

  1929年底,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挺进闽西开辟革命根据地的胜利,严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白色统治。1929年12月28日至30日党中央召开了古田会议,整顿了红军,整肃了不同意见。就在古田会议召开前夕,蒋介石率领江西军阀金汉鼎、福建军阀刘和鼎、广东军阀陈维新等,向闽西苏区发动了“围剿”。为了粉碎围剿,红四军开始了从福建向江西的战略转移,毛泽东、朱德率领部队开赴江西开展游击战争。这次红军挺进江西正值新年,士气十分高涨,这首《如梦令·元旦》就是毛泽东为欢庆这个胜利而作于进军途中。
 

  「毛泽东诗词赏析」

  《如梦令·元旦》是毛泽东写于1930年1月的一首诗词,1929年底在红军挺进闽西开辟革命根据地取得了胜利后,毛泽东依古律如梦令的填了这首词。这首词最早发表一九五六年八月三日出版的《中学生》杂志的谢觉哉文章《关于红军的几首词和歌》引录。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五日《诗刊》的创刊号根据作者审定发表“毛泽东《旧体诗词十八首》”。一九五七年十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讲解》收录。

  该词主要描绘了行军的畅达和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火热场面。表达了红军进军途中的欢快情绪,和词人看到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而产生坚定革命信念和豪迈胸襟。

  《如梦令·元旦》一首小诗胜任了诗人心灵上重大而喜悦的任务,几个地点名词(音、形俱佳)流溢着汉风之美同时又轻快地勾出红军战略转移行军作战的运动之美。整首诗读起来音韵和谐、畅达,意境开阔、清朗。 这首词前两句写得巧妙,都是二个字一顿,一连六顿,读来朗朗上口,又颇感凉快宜人,此诗虽写于冬天的行军,但给人有如沐春风,如享春雨的感觉,毫无冬日的萧索和寒冷:凉爽、轻灵、洁净、开阔;而诗中“风展红旗”般的大气乃毛诗一贯特征。

  次句又列举了行军途中的困难状况:道路险隘,林木幽深,苔藓湿滑,选取了当时富有代表性的自然物象,从不同方面,共同写出行军的困难,征途的艰险。

  接下来,“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又以设问引领下文,自问自答。以问句提起,从句式上即增强了表达的力量,问得直接,答得也干脆,“直指”标明此次行军的方向,既是正面作答,也显示此次军事行动目标明确,虽未直接着笔,而部队的纪律严明,行动迅速,词人的胸怀全局,指挥若定,于此也宛然可见。既然指明了行军的目标是武夷山下,那么山下又如何呢?“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词人在众多景物中,单选取了红旗,风展红旗,明媚如画,这一方面是直接上文而来;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斗争的火热场面,既是真实之景,同时也是理想之象,让人仿佛看到红军进军途中的欢快情绪,看到日益发展、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也可感受到词人的坚定信念和豪迈胸襟。词作语言简洁生动,明白晓畅,词人避繁趋易,有意地选择平实的语句,彻底摆脱传统词供人浅斟低唱,有时甚至语僻难晓的境地。更让人称奇的是,全篇未用一个典故,词语明白如口语,即使文化程度不高的工农大众,听了也容易明白,从而深受鼓舞,力量倍增。

  整篇词虽明白如话,然也精于锻字炼句,词人将推敲之迹隐藏在平实的语言表象下,极炼如不炼,看似寻常,细品方见奇功。如“路隘林深苔滑”一句,尽显行军途中的实际困难,也象征着革命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同时也透露出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豪情。对于所选事物“路”、“林”、“苔”,均以一字“隘”、“深”、“滑”点出其特征,概括精当,且所用字也并非深奥险僻,而是通俗常见,却又准确之至,从这也可见作者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对语言的精心推敲。另外这数种物象之间,并无词连接,只是单独并置,却又浑然融为一体。

  这种明白如话而精于锻字炼句以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强烈的艺术效果为人称道。在修辞上,这种手法被称为列锦,于表现上,多种意象同时并置,所取得的艺术效果,则远胜于单个事物的简单叠加,实强化、烘托了整体的情感意蕴。古典诗词中,这种词语并置、意象叠加的手法,多表现的是凄冷的景物、黯淡的情感,属“冷色调”,但在这首《如梦令·元旦》中,虽也说的是困难,然其中却蕴含着一股乐观的精神,透露出一种藐视并战胜困难的信念和豪情,实为“暖色调”。词中既有多种意象同时并置,也有单个意象孑然孤立,如词末句“风展红旗如画”中的“红旗”,红旗是工农红军的旗帜,是革命的象征,词人以风中飘扬的红旗,描绘了一幅革命的壮景。这里虚实结合,正侧相映,理想与现实交织,全篇的情感,都凝聚在这面迎风招展的红旗上。选取红旗,可谓是以一当十,不惟让整篇作品、整幅画面立时充满亮色,而且“曲终奏雅”,使全篇所展现的乐观精神、革命豪情得以升华。词中有的地方,又反常合道,词之首句即是。古体诗词因篇幅字数有严格限制,作时需惜墨如金,人名、地名以少用为佳,多用则为大忌,但这首词却是反其道而行之,首句连用三处地名,在清楚标明进军路线和红军队伍行动状况的同时,又像是信手拈来,妥帖明快之至。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诗中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四句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而浑然天成,丝毫不显重叠堆砌,让人叹为观止。《如梦令·元旦》词首句看似粗拙,实含匠心,也确有李白诗的意致。大凡诗文高手,皆能举重若轻,点石成金,生活中事,无不可采撷入诗,一入诗中,又仿佛天造地设,精彩百倍,此句即如此。另外,从节奏上来说,此词首句出以三处地名,次句继以三种物象,虽并非完全对仗,然两字一顿,一连六顿,上下相合,节奏相应。凡此种种,均看似寻常,细究起来却委实是摇曳多姿,光华难掩。[5]

  另外,这首诗的韵脚是:“化”、“滑”、“下”、“下”、“画”。音韵在此巧妙、妥贴,只有“滑”字入声,而其它三个字为去声,虽不在一个韵部,但仍自然滑顺,而且用的也是方音取叶法。

  「毛泽东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5卷)中,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集》中,他撰写的新闻稿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毛泽东生平主要著作有:《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声明: 本网所转载的现代诗(注意是"现代诗")只为弘扬中华现代诗词文化,为诗词爱好者提供在线学习和参考。所有现代诗作品版权均归原作者或原网站所有,本站不持任何立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毛泽东
毛泽东
——近现代诗人

毛泽东的诗词造诣不错,其散发的豪气让人折服,从《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等诗篇即可见一班。..

上一篇:西江月·井冈山

下一篇:菩萨蛮·大柏地

相关古诗
  •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雪》一直是深..

      作者: 毛泽东
  • 菩萨蛮·黄鹤楼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全文: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作者: 毛泽东
  • 西江月·井冈山

    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全文: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

      作者: 毛泽东
  •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毛泽东诗词鉴赏《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

      作者: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