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夏门行五首·其二·观沧海

—— 曹操观沧海原文翻译及赏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来源:中国最美古诗词网 \\ 作者:曹操 \\ 朝代:魏晋南北朝 \\ 栏目: 曹操诗词 \\ 人气: \\ 更新:2016-10-15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古诗观沧海诗意配画
曹操古诗观沧海诗意配画

 

  「翻译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诗人曹操的这首《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第一章。《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汉乐府中《相如歌·瑟调曲》。“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书 ·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 《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诗词赏析」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后三句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曹操“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曹操观沧海古诗图片
曹操观沧海古诗图片

  「观沧海阅读答案

  Question:《观沧海》全诗以哪个字展开写的?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Answer: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开展,写登山所见。其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句最能体现作者曹操博大的胸怀,

声明: 本网所转载的现代诗(注意是"现代诗")只为弘扬中华现代诗词文化,为诗词爱好者提供在线学习和参考。所有现代诗作品版权均归原作者或原网站所有,本站不持任何立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主题: 大海
曹操
曹操
——魏晋南北朝诗人

曹操善长诗歌,诗词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生平创作的诗词无数,代表作品有《短歌行》、《观沧海》《步出夏门行》、《蒿里行》、《龟虽寿》、《薤露》等。..

相关古诗
  • 将进酒

    将进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代诗人李白的乐府古诗《将进酒》赏析。

      作者: 李白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首·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首·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

      作者: 陆游
  • “洪水”母亲 女人是水做的,当她,有了儿女,就是水做的母亲,贫瘠土地的母亲,柔软,娇小,羸弱,她的乳汁,我生命的珍爱,家园从西部高原,俯向东面大海,在季风频吹的华夏土地,母亲

      作者: 布林涤生
  • 大海 蓝色辽海大海,它,泛起了一阵阵的波涛,这样的汹涌澎湃,日日夜夜,唱着自己欢乐那动听歌谣,在这海里,勇敢白色的海鸟,煽动着,一双有力的翅膀振翅飞翔,岸边,绿色柔软

      作者: qq复活的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