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推动同盟会向国民党转型

—— 北洋军阀百科_宋教仁推动同盟会向国民党转型

来源:中国最美古诗词网 \\ 作者: 史海钩沉 \\ 朝代:近现代 \\ 栏目: 谈古说今 \\ 人气: \\ 更新:2016-06-03

  同盟会中谋求与他党合并另组新党的积极鼓吹与策划者是宋教仁,在同盟会内部,除了孙中山、黄兴之外,宋教仁各方面政治经验丰富,能为他党所推重。

为理想而献身的宋教仁。资料图片
为理想而献身的宋教仁。资料图片

作者:李玉

  宋教仁与同盟会改组的决策

  中国同盟会本为一个革命政党,辛亥革命之后,国内形势发生变化,革命党的当务之急就是改变政纲,参与政治建设。同盟会的政治出路就是合并其他党派,以成议会大党,从而对国内政局产生影响,实现自身的政治理想。

  同盟会中谋求与他党合并另组新党的积极鼓吹与策划者是宋教仁,当然也得到了其他人的支持。在同盟会内部,除了孙中山、黄兴之外,宋教仁算是最露头角,他政治手腕灵敏,政治常识丰富,富有政治热情,能为他党所推重。有人说,国民党的成立实系宋教仁一人主持。也有的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认为同盟会与他党合并改组为国民党,实际上是孙中山与黄兴在上海所作的决策,同盟会北京本部的职员们,包括宋教仁在内,不过执行孙、黄的指示去跟他党谈判而已。

  孙中山、黄兴是同盟会的首脑人物,同盟会与他党合并改组为国民党必须得到他们的首肯与支持,这是自然。但也应看到,此时的孙中山在卸去临时大总统,推举袁世凯接替后,正全心致力于实业建设的宣传与规划,黄兴也有很明显的功成身退倾向,因此他们二人在党务方面的进取精神似不如宋教仁等人。宋教仁对同盟会的组织散漫与会员骄纵素不满意。据章太炎记述,宋教仁曾对他说,拟选择同盟会中的“稳健分子”,重组政党,与同盟会分离。1912年4月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提出欲于同盟会之外,“另求同志,更组织一党,以为国家效力之地”。说明在颇习政党纵横之术,素主内阁制尤其是政党内阁制的宋教仁心中一直有缔造一个理想政党,以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夙愿。同盟会改组实际上是宋教仁个人理想与集体事业的有机结合。

  同盟会改组进程

  随着当时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同盟会进行改组,以扩大党势的必要性日益增大。1912年5月9日,民社、统一党、国民协进会、民国公会等党合并成立共和党,专意抵制同盟会,成为同盟会的主要政敌。

  1912年6月,唐绍仪内阁倒台后,宋教仁等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要想控制参议院与内阁中的主导权,“以政治手腕”限制袁世凯独裁统治,维护共和政体,就必须极力联络与同盟会政治主张相近的党团,组建一个真正强大的政党。其时的参议院,以同盟会、共和党与统一共和党成三足鼎立之势。共和党与同盟会是宿敌;统一共和党则标榜中立,共和党久谋与之合并,但虽经多次商议,终未达成一致意见。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的政治主张多半相同,且多彼此支持之举,具备合作的条件。于是,两党开始磋商合并。

  1912年7月21日,中国同盟会本部举行夏季会员大会,虽然代理总务干事魏宸组声明极端反对更改“同盟会”名称,但经过选举,主张改组的宋教仁、孙毓筠、张耀曾分别当选总务、财政、政事三部主任干事,同盟会扩党改组步伐加快。宋教仁等遂与统一共和党多次商议合并事宜。据闻,统一共和党“以不争总统为合并之唯一条件”。8月5日,以旧官僚为首的上海国民公党得知同盟会计划与统一共和党合并的消息后,表示愿意加入。两日后,声势较小的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也请求加盟。

  8月10日,同盟会本部召开职员会,讨论并党事宜,到会者70余人。总务部干事宋教仁宣读了孙中山、黄兴赞成与他党合并的来电,并演说了同盟会改组并党的必要性,介绍了与他党的交涉经过。与会者多数赞成合并,并推举张继、刘彦、仇亮等为交涉委员,代表同盟会与他党进一步磋商相关事宜。11日,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在京举行合并筹备会,举宋教仁为临时主席,与会各党代表分别就并党宣言、新党组织机构等进行了商议。8月13日,同盟会与其它四党联合发表宣言,正式宣布合并国民党。

  1912年8月25日上午,同盟会本部在北京湖广会馆召开欢迎孙中山大会,二千多人到会,由张继报告了并党情形,孙中山发表重要讲话。同日下午,国民党在湖广会馆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国民党名称、政纲,宣告这个民国初年最大政党的正式成立。

  宋教仁与国民党党务运作

  国民党北京本部的日常事务初由宋教仁负责,继改吴景廉代理。有人认为孙中山对国民党工作不热心。也有人指出:国民党成立之后,由同盟会时的“急进”,渐趋于“缓和”,其宣言、政纲“将革命主义与精神,几全失去”。一向被认为同孙中山有着较大政见分歧的宋教仁专门回击了敌对派对他与孙中山关系的离间。他指出:“此次国民党之合并成立,全出于孙、黄二公之发意,鄙人等不过执行之,故党员无论新旧,对于孙、黄二公非常爱戴。此次选举理事,孙先生得票最多,惟孙先生以此后欲脱离政界,专从事于社会事业,故不欲任事,曾经辞职,已由鄙人与各理事再三挽留,始允不辞,现已推为理事长”。

  不过,国民党的革命性较同盟会有所减退,尤其是在女权规定方面表现明显。宋教仁曾因国民党政纲取消“男女平权”之条,而受到唐群英等女同盟会员的殴辱。当然,取消“男女平权”也并非宋教仁之意,而是与同盟会合并的其他党派的意见。

  国民党成立之后,为了配合国会选举,还发表了对时局的主张,这是由宋教仁起草的代表国民党的政见表达。在政体方面,国民党主张单一国制,实行责任内阁,由内阁代替总统对议会负责,凡总统命令,不特须阁员副署,并须由内阁起草,使总统处于无责任之地位,“以保其安全”;主张国务总理由众议院选出,各省行政长官先由民选,再行委任;省级自治团体对于财政、实业、工程、教育、交通和公益等地方事业,有一定的立法与行政权,“庶地方之权,得所保障”。在政策方面,国民党主张整理军政,划分中央与地方之行政权限,整理行政,开发产业,振兴民政,兴办国有交通业,振兴教育,统一司法,讲求外交策略。

  由宋教仁代表国民党起草的上述政见,堪称一个民主共和政治建设的完整方案,内容全面,要言不烦;既有对以“责任内阁”为特征的共和政体的设计,也有关于施政计划的说明;是宣示国民党政治形象的一份重要文献,有助于增强国民党在民初议会竞争中的优势。

  宋教仁献身与国民党的政治败局

  1913年2月,各省国会议员初选与复选相继完成,国民党取得较大胜利,共得参议院123席,众议院269席。

  在各地陆续传来国民党胜选消息的鼓舞下,宋教仁先后到湖北、湖南、浙江、江苏、上海等地,为意想中的国民党执政进行广泛的舆论宣传。所到之处,他猛烈批评政府官制腐败、财政紊乱、内政低效、法律残缺与外交方面的不负责任。他特别指出;旧政府已病入膏肓,那种主张“维持现状”的说法,“可谓糊涂不通已极”,不啻对一个危急的病人实施“停止血脉”的疗法。而“延聘医生之责任,则在吾国民党也”;“欲建设良好政府,则舍政党内阁莫属。此吾人进行之第一步也”。尤其是在国民党上海交通部,宋教仁“演说现政府种种失政,滔滔数万言”。很快就遭到了来自北京的匿名辩驳和所谓“救国团”的通电反对。

  宋教仁在同盟会公开活动之后,多被认为是主张同袁世凯合作的“稳健派”,他曾因同意袁在北京就任总统职,而被斥为袁世凯的说客,并因之遭到马君武的拳殴。国民党成立后,宋教仁也被认为是党中的“亲袁派者”。但是,宋教仁又是共和政治的坚定维护者与责任内阁的积极倡导者,他对执政当局种种弊端的指摘,虽“系平心之论”,却不能被袁世凯容忍。

  刺杀宋教仁是袁世凯集团打击、破坏国民党的总体行动中最狠毒的一着。而且,袁世凯还要彻底翦除国民党中的“强健分子”。如白逾桓、柏文蔚、田桐先后遭到行刺,尤其是田桐曾三次遇刺。国民党四川支部部长张百祥亦曾遇刺。在文攻方面,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国民党大肆诽谤诬蔑,并以大量经费收买国民党议员;在其拉拢下,渐有国民党议员转投进步党。“宋案”发生后,因于“第二次革命”风声的影响,国民党内脱党及组织第三党者络绎不绝。

  随着有关证据的披露,宋案的真相逐渐大白于天下,国民党人很快对宋案的幕后指使者袁世凯与赵秉钧展开了口诛笔伐,同时号召党内同志继承宋教仁遗志,“万众一心,万矢一的”,为实现国民党的政治与社会理想而奋斗。

  宋案发生后,国民党领导层的孙中山等主张以武力讨袁,黄兴等人则认为当以法律解决为首选。由于实际控制军队的国民党籍都督们心志不齐,军事讨袁一时难以实现。在国会,国民党籍议员复展开了抵制袁世凯非法签署《善后借款合同》的积极斗争。

  面对国民党的指责,袁世凯毫无愧意。1913年4月26日,袁政府未经国会同意,与英、法、德、俄、日五国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袁世凯自恃军费不愁,遂调兵遣将,准备对国民党进行武力镇压。在其步步进逼之下,国民党不得不起而反击。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起兵讨袁,二次革命正式爆发。但两个多月后,便以国民党方面的失败而告终。1913年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李玉,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声明: 本网所转载的现代诗(注意是"现代诗")只为弘扬中华现代诗词文化,为诗词爱好者提供在线学习和参考。所有现代诗作品版权均归原作者或原网站所有,本站不持任何立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