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清朝历史的古诗

—— 清朝历史及人物故事 | 爱新觉罗 | 中国历史朝代

  清朝(1616—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1]  ,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享国296年。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296年时间里总共有十二个皇帝,清朝的皇帝列表分别是:努尔哈赤(年号天命)、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末帝溥仪)。

  最好最全的有关于清朝历史的古诗就上最美古诗词网!这里有意境最美的唐诗宋词,总有一首打动你!

描写清朝历史的古诗 ,共找到123篇

  • 明朝出兵援朝 联军大胜日军倭寇 朝鲜国王遣使向明朝告急,要求出兵援助。明朝廷认为,“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故决定援朝抗倭。1592年7月,明朝派先锋戴朝弃、史儒率兵2万出征,副总兵祖承训带大部队随后..

    谈古说今作者: 纵横捭阖
  • 清代李本忠曾为楚商首富:自费治理三峡险滩 李本忠,清代道光年间著名楚商大贾,曾自费治理长江三峡险滩、捐修龙王庙码头。然而,这个楚商传奇人物却鲜为人知。市民肖波自发收集李本忠资料30余年。近日,他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汇集、整理,计划于年内编著出..

    谈古说今作者: 史海钩沉
  • 李鸿章何时背上"汉奸"之名? “李鸿章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用一个“好人”或“坏人”去评论一个复杂至极的历史人物未免极度简单化,但也恰恰是因为“极度简单”反而让这个问题极度复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已经习惯了复杂地看待问题..

    谈古说今作者: 戎马倥偬
  • 揭秘曾国藩:从“愤青”到“老奸巨猾” 他从“愤青”变为“老奸巨猾”。他早年是一个愤怒青年,因此处处碰壁,动辄得咎。到了中年,经过重重挫折,他才终于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潜规则是不可能一下子被扫荡的。曾国藩身上确实有很多矛盾之处。第一个矛..

    谈古说今作者: 纵横捭阖
  • 李自成神秘失踪后的最终结局到底如何 闯王陵李自成,字鸿基,陕西延安府米脂县人,是明末农民起义军最主要的领袖之一,又称李闯王。崇祯三年(1630年),李自成在陕西米脂揭竿而起,聚众起义,后来,又率众投奔了当地的另一股农民军高迎祥。崇祯九年..

    谈古说今作者: 纵横捭阖
  • 郑和曾下东洋:督师10万东渡出使日本 必须指出的是,明朝所谓“倭寇”,与后来大举进攻中国的日寇不同,不是政府正规军,而是日本政府也管不了的海匪。就像21世纪的索马里海盗,索马里政府也奈何他不得。郑和远航船队摘自《谁主东洋》,作者:程万..

    谈古说今作者: 史海钩沉
  • 乾隆评崇祯:继位时“国事已不可为” 北京历代帝王庙(资料图)北京历代帝王庙是明清两朝专门祭祀古代帝王的皇家庙宇,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年(1531年)。在该庙的景德崇圣殿内,供奉着188位古代帝王的牌位,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末崇祯。乾隆与历代帝..

    谈古说今作者: 戎马倥偬
  • 瀛台历史:康熙曾与大臣在此“垂钓” 明永乐年间开挖南海时,在南海建立了一个湖心小岛,为“南台”。从汉代开始,中国就有这样一个说法,即海上有三座仙山即蓬莱、方丈、瀛洲。瀛台得名于瀛洲,因其四面临水,衬以亭台楼阁,像座海中仙岛,清顺治..

    谈古说今作者: 纵横捭阖
  • 秦桧后裔巧妙处理历史包袱:称"一朝天子一朝臣" 乾隆问秦桧后裔的故事未必靠谱,靠谱的是中国人的心态和处理家族包袱的机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应重视的是当下,是未来。处理尴尬的最好办法,就是走出尴尬、搁置尴尬。秦大士画像(资料图)秦殿撰大士在..

    谈古说今作者: 戎马倥偬
  • 秘闻:清朝军机处官员盗走洪秀全的金印 内务府的报告指出了窃贼频繁出入的原因:原来是某些宫殿在进行整修,出入人员繁杂,导致散工后可能有人潜藏在内,而太监又没有“逐处搜查”,于是让皇宫治安形势复杂起来。洪秀全雕像本文作者:刘黎平在封建皇..

    谈古说今作者: 史海钩沉
  • 朱元璋为什么会相中紫金山作为寝陵 这样孝陵陵宫及宝城就具备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四象”,加之孝陵的三道“御河”都呈由左向右流淌的形式,这种水,在风水上称“冠带水”,亦十分难得。明孝陵在一般人眼里,朱元璋选择钟山..

    谈古说今作者: 戎马倥偬
  • 明朝穿靴戴帽有讲究:普通老百姓不许穿靴 以前读《儒林外史》,见两个戴方巾的秀才痛打王义安的场面,觉得那是小说家言,当不得真。最近知道,明朝确实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法令。王义安有钱但不是读书人,硬充儒生戴了一顶方巾,那是不合规定的,两个秀才..

    谈古说今作者: 戎马倥偬
  • 屡禁不绝:大明朝宫女与太监相恋成风 太监和宫女既然相爱相恋相婚,总得彼此有个称呼,在紫禁城里,你一声“娘子”的,我一声“夫君”的,当然泄露机密,于是有暗号。太监做了宫女的老公,就称呼为“菜户”。明代宫廷本文摘自:《广州日报》2012年..

    谈古说今作者: 戎马倥偬
  • 雪珥专栏:乾隆调控皇五条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乾隆皇帝颁布了《防范外夷规条》,这是大清帝国第一部调控外贸、外商的律令。乾隆皇帝画像作者:雪珥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乾隆皇帝颁布了《防范外夷规条》,这是大清帝国第一部调控外..

    谈古说今作者: 史海钩沉
  • 先祖盗下袁崇焕头颅:佘家守墓十七代 我们守墓守的是一种精神,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还有一种是忠义精神。我们国家伟大就伟大在自古以来的忠义精神。我们两家把忠、义都给占上了:袁大将军忠,佘家义。我总觉得这是一种特殊的遗产。袁崇焕纪念馆墓..

    谈古说今作者: 史海钩沉
  • 明代以前圣旨不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正确断句法应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不是时下影视作品中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读法。明代圣旨作者:刘锴在时下热播的很多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太监宣读圣旨的镜..

    谈古说今作者: 戎马倥偬
  • 清代官员的“年终密考”制:由皇帝直接主持 清朝管理官员还有一项特殊的制度——密考。此制源于康熙时期的密折奏事,正式实行于乾隆朝,一直使用至清朝灭亡。由于考语清单是在每年年终奏报,所以密考也被称作“年终密考”。《康熙南巡图》中的清代官员作..

    谈古说今作者: 史海钩沉
  • 勤勉皇帝:康熙曾读书累吐血 清代皇家教育到康熙“平定三藩”后才确立正规制度,据《养吉斋丛录》记载:“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意思是皇子虚岁满6岁便开始读书,早5点到下午3点,共10小时。一年只能休息5天,即元旦..

    谈古说今作者: 史海钩沉
  • 慈禧太后的临终遗言:女人不可预闻国政 临终前,慈禧太后郑重地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1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编者注),慈禧太后病势沉重,进入弥留状态。..

    谈古说今作者: 史海钩沉
  • 明朝大宦官魏忠贤和他的遍地生祠 在一个皇帝、一个女人、一帮吹鼓手的推波助澜下,魏忠贤的“无上名号”愈来愈多愈来愈高,也愈来愈离奇:厂臣、元臣、上公、尚公、殿爷、祖爷、老祖爷、千岁、九千岁,对于九千岁魏忠贤似乎还不满意,因而有些..

    谈古说今作者: 史海钩沉